精度差距不超过三厘米的话,就意味着项目已经有突破性进展了。
之所以是晚上进行,是为了避免消息泄密。
火箭回收复用不是目的,而是节约成本的手段,必然会付出损失运力的代价,因此需要认真权衡设计方案的效费比,满足一定的效益标准,并且尽量缩短火箭复用发射周期。
如果火箭总体性能较差或构型选取不佳,导致回收复用收益降低,那么这种“纯粹的技术成就”是缺乏现实意义的。
然而陈时平的计划正是以节约成本为主的,当前国际上对于可回收火箭主要停留在回收一级火箭这个阶段。
火箭第一级的关机速度约为2000米/秒~3000米/秒,承受气动加热相对没那么严重,而且自身结构尺寸较大,高价值元器件较多,实现回收复用的代价较小,有望带来更大的收益。
而火箭第二级高速入轨的过程中,气动加热剧烈,受到较严苛的质量限制,实现回收复用的难度和代价要远远大于第一级。
陈时平的计划有些疯狂!
他是计划将一二级火箭全部回收利用,这样的结果就是当一次火箭发射的成本为一百块,回收第二次发射的成本降低到了百分之三十,受材料影响,当前理论火箭可回收次数不超过二十次。
拿二十次举例。
正常发射二十次成本是二千,但陈时平的研发项目如果成功,发射二十次成本只需要六百七十。
单看这个数据好像觉得没什么。
但当放大两百亿成本对上六十七亿,又或是二千亿成本对上六百七十亿,这技术的重要性立马体现出来了。
发射中心。
站在巨大的落地窗,能隐约看到远处有一些红灯在闪烁,那里正是距离发射中心两公里外的发射台。
本次计划是将一二级火箭推送到三十公里外的平流层进行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