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寒假去长安玩可以吗?”
“好。”
小孩子们或许看不懂李白、高适等人的背景经历,但他们沉醉在诗词的氛围里,听着熟悉的诗句,看着那些古人们以前的经历,倒也很是开心。
然而这部电影真正能够共情的群体,却是成年人。
有二十来岁,正值青春的年轻人。
也有三十来岁,上有老下有小,身上背负着重担的中年。
更有六十知天命,七十古来稀的老者。
他们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内心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认为年轻时候的李白和自己很像。
有的人则觉得高适符合自己的经历,年轻时一腔热血无处用。
也有的人看着繁华的大唐,最后破败,再回想起祖国这几十年来的发展。
从被人看不起,如今慢慢走向强国之路,很是心酸。
很快,上映半天后。
《长安三万里》在各大电影app里,便有了点评。
“那些年少时囫囵吞下的词句,却在某时某刻击中了你。”
“诗在,书在,长安就在,只要我们一直阅读,一直流传,文脉在文化也就一直会存在。”
“以前做阅读的时候,每次写下“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都没什么感觉,如今看完电影后,才知道这不是简单的一个答案。”
“国漫早该作这一曲绚烂诗篇,且《将进酒》一节,就满足了我对盛唐“浪漫主义”的全部幻想。”
“片子很长,长到将近三个小时,长到身边有小朋友已经坐不住了,片子很短,短到王维张旭李龟年也只能匆匆一瞥,短到装不下李白高适以及盛唐灿烂的几十年。”
“前半场鲜衣怒马少年郎与烈火烹油极尽繁华的盛唐,后半场前途困窘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