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了主意,刻下进得王夫人院儿中,说过了好半晌闲话,薛姨妈这才话锋一转说道:“姐姐,宝玉都十一了,想珠哥儿十四就进了学,再过个二、三年,宝玉也得下场吧?”
王夫人苦笑道:“宝玉这孽障最不耐读四书五经,每日家只知读些歪诗耍乐,莫说二三年,便是七八年也难下场。”
薛姨妈就道:“总是这般也不是事儿,姐姐须得好生管束了才是。就有如我家蟠儿,如今想来我这心中后悔不迭,若当日好生管束了,又哪里会惹来这般祸端?家传的皇商底子就这般丢了,我都不知来日九泉之下如何与他父亲交代。”
王夫人见薛姨妈说得动情,连忙劝慰了几句,自己心中也颇为担忧。
因是便道:“如今他也大了,我倒是想管束一二,奈何老太太当他眼珠子一般的宠着。他自己又只顾着耍顽——”
宝钗陪坐一旁,此时便说道:“姨妈,许是宝兄弟志趣不在四书五经上。换条路子,没准儿宝兄弟有了兴趣,从此便上进了呢?”
“嗯?你是说——”
薛姨妈与宝钗对视一眼,前者便说道:“如今朝堂上闹着变法,昨儿瞧报纸上说了,圣人有意开实学春闱。啧啧,可了不得,那俭哥儿说不得来日也能考中进士呢。”
宝钗接嘴道:“宝兄弟聪慧,只是心思不在经义之上。姨妈可让宝兄弟试试读一读实学,若真能读出个前程来,那可就是千好万好了。”
母女二人连番劝说,王夫人不由得心动不已。
她踯躅半晌,犹豫着说道:“试一试也无妨?只是这实学举子稀少,却不知从何处寻得名师教导了。”
宝钗心中暗自雀跃,心道成了!当即开口说道:“姨妈,寻访名师且不急。再说这府里头不就有那么一位吗?”
“俭哥儿?”
宝钗颔首,笑着说道:“我寻思着,不若求了俭四哥开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