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无争 > 280、一场对话

280、一场对话(4 / 6)

年里正、十五年的县丞。

直到五十多岁,他才勉强做到了此地县令。

这一做又是七年,他的政绩还行,百姓的评价也还行,但也仅限于还行。

应天机终于认清自己不是做官的那块料,他自以为的治国良策只是纸上谈兵,政绩虽说不错,但大夏十三州,一千多个县,比他政绩好的大有人在。

眼看此生高升无望,又不甘心在县令一职做到终老,应天机满心愁苦度日。

然而仕途失利,他却在此期间修行有成,终于突破一品境界。

一怒之下,应天机辞呈回乡,可回去后他越想越不服气,便转变策略,效仿前人隐居终南的事迹,创办天府书院,利用学子们传播声名,为的就是引起皇帝的重视,从而一步登天。

没有人知道,应天机的终南捷径其实差一点就成功了,就差那么一点。

多年前皇帝派人去往蜀郡,请应天机入朝为官,却被应天机拒绝。

原因是派来请他出山的人地位不够,为他安排的从四品官稍有些低,他看不上。

他要的是昔日皇叔三顾茅庐、请卧龙先生出山,将权力地位一起奉上的诚心和态度。

即使皇帝不来,也得派大总管来吧?即使不给左右二相,怎么也得给一部尚书吧?

应天机是这么想的,耐心等待朝廷的第二次、第三次的邀请。

可惜他失算了。

他忘了昔日刘皇叔身边是无人可用,所以才三请卧龙出山,且卧龙先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史书上记载的一切一切都足以证明卧龙先生当得起这三顾之请。

如今的状况已然不同。

诚然,应天机有大才,突破一品后,他的眼光极准,是少有能参悟天机的人。

但如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的识字率超过八成,有贤能的人数不胜数,大总管、柴相爷、曹刑部、吴户部、历届殿试的进士郎们……哪个不是大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