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50年代:隐居深山从流浪开始 > 第2章 系统出现

第2章 系统出现(4 / 5)

作浩瀚林海。

几百里连成一片,一望无边的绿色海洋。

大兴安岭是中华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大兴安岭中的兴译为极寒处岭,即满语阿林奇义为山,因气候寒冷而得名。

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从北向南地跨黑龙江和内蒙古两个省级行政区,东隅小兴安岭毗邻,南部濒临广阔的松嫩平原,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水岭。

大兴安岭山脉东北起自黑龙江漠河市北部黑龙江主河道南岸,南芷于赤峰市境内希腊穆伦河上游谷地,呈东北西南走向。

全长一千四百千米,均宽约二百千米,海拔在1100至1400米,总面积32.772万平方。

这几乎与我国广东省相当。

几亿年之前,造山运动使得海陆相遇,而后海水东陷而出,板块之间的碰撞与拼合造就了大兴安岭的雏形。

频繁且复杂的地壳运动在山脊附近施展威力,自北向南依次形成了浑圆又壮观的糯米河火山群、柴河火山群、阿尔山火山群与达里诺尔火山群。

这些火山群也是中国大地上为数不多的活火山。这些蕴藏着巨大能量的火山群为中国塑造了最适宜观测与欣赏的火山遗迹。

其中位于大兴安岭中部的阿尔山火山群独占鳌头,以辽阔且宏伟的火山一迹称霸亚洲。

西安盟境内桃儿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大兴安岭山脉,最终汇入嫩江。

因此,以这条河流为界,大兴安岭分为南北两段。

北段的大兴安岭宽广无垠,长约七百七十千米,最宽处约四百二十千米,仅北段山西分布就达到24万平方千米。

北段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1528.7米的大白山是大兴安岭北段最高峰。

山地东西两侧是嫩江右岸支流和额尔古纳河水系的发源地,森林覆备率达80%以上。

欧亚寒温带针叶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