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报交到了诸葛亮手上,并以此给诸葛亮了一个合理的结论。
“江东势力错综复杂,而且处于长江以南,极其适合割据。而江东又盛产投降派,若是过早向南推进,就可能出现向关东一样的一口气鲸吞的情况。”
“这样一来,江东的问题可就更复杂了。这要是在跟关东势力联合起来,很可能动摇大汉在关东的统治。”
“而且,丞相肯定也不想看到我再次不看身份的血洗一遍扬州。所以为了大汉考虑,此刻也确实不是灭吴的好时机。”
马谡勉强给出了理由,总算听起来还有点道理。为此诸葛亮面色缓和了几分,但是还是点了点马谡的军令状,意思非常明显。
战前你可是说的这次目标是灭吴的,军令状都写下来了。结果现在你告诉我,从一开始战略部署里面就没有灭吴?
消遣我呢?
对此马谡有些尴尬,他最终给出的解释就是为了迷惑北边的曹魏。
在马谡尽力解释完之后,诸葛亮这才忍不住轻轻的叹息了一声。显然马谡解释有道理,但诸葛亮也不是白痴,他也清楚马谡的核心想法。
“幼常啊,我能理解你打算尽快解决关东问题。我也能明白你的着急,但是……不管怎么说,关东也是咱大汉的子民啊!”
“哪怕他们中间有不服朝廷,那也只是咱们内部的事情。更何况我又不是处理不了,你为何一定要用如此激进的行动呢?”
诚然,诸葛亮有些时候手段也比较激进。但只要有一点回旋的余地,诸葛亮就不愿意实行如此过激的动作。
都是大汉的子民,而且已经归附朝廷了。有什么事情不是温和的内部整改解决不了的?
所以诸葛亮对马谡这一次的行动很不满意,甚至有些愤怒了。
马谡对此保持了沉默,并没有给出回复。并非因为理亏,而是单纯的理念不同无法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