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一个大儒义愤填膺的怒道。
“古之圣贤之言,哪怕昔日的董仲舒都不敢说解释全都对!没想到一群关西武夫就敢大言不惭,真乃国之灾祸也!”另外一个年轻的儒生捶胸顿足,悲痛道。
一时间,关东诸学子纷纷表达了不满,恨不得要与主持此事的马谡拼命。连带着弘农杨家都挨了不少骂,大量关东大族对杨家恨之入骨。
不过,很快在有心人的引导之下,儒生中出现了一个声音。
长安的天子与洛阳的太子都是圣明的,他也希望国家可以好。只不过天子被一群关西无能的儒生蒙蔽了,所以才搞出这么一个昏招。
那如何该让天子明白这是奸人作诡呢?
只要在太子讲学的时候,将儒学正统告之。令太子迷途知返,杜绝那些关西糟粕,转而接纳关东儒学正统,那自然再好不过了。
随着这个声音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洛阳儒生开始不约而同的开始等待太子讲学。
而在洛阳之外的,很多司州的小地主和寒门的子弟也开始向洛阳涌来。像他们这些在地方上没有任何权势的人来说,太子讲学一事是他们翻身的最大机会了。
洛阳,开始暗潮涌动了……
…………
…………
…………
此时,东宫府
“嘶……相父,这讲学真的要吾上吗?”刘璿面对讲学一事感到了极大的压力,一时间紧张的不行。
讲学在汉代并不少见,很多名人都搞过讲学。但这些人无一例外,全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儒,他们的儒学都是国之顶尖。
而刘璿呢?他现在还只是一个学生,儒学虽然学的不错,但也仅限于同辈而已。这让他上场去讲学,这不是让他班门弄斧吗?
“不用紧张殿下,此次讲学我会让秦宓以及来的所有大儒一起跟随您一起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