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可能趁势作乱,使得百年羌乱重现凉州。”
“但是谡昔日于陇右屯田,今日复查发现一个现象。凡家中精壮多随军出征的屯田村落,与附近汉民交往基本没有多少矛盾。”
“因为村中精壮多参军出征,村落内精壮少,自然屯田村落底气不足不敢于其他汉民发生矛盾。而因为屯田民多有官府所制,汉民亦不敢与其夺利,羌汉之间的矛盾反而维持了一个平衡。”
“若是长此以往,羌民会慢慢受汉民影响,逐步受教化而心服。若是防止汉羌直接发生械斗,还可以将军屯之田立于之间,进行一定程度的隔离……”
马谡对用外族屯田的细节非常详细,基本上全都是如何避免汉羌矛盾,加速羌民汉化的。
没办法,马谡可是知道原历史里的五胡乱华的。大量外族人涌入中原,而汉人数量不足以将其汉化时,激烈的民族矛盾是足以掀翻政权的。
要知道,汉文化虽然有着极强的包容性,但那是建立在人口基数远超于外族的情况下。
比如东汉年间,南下搬迁的胡人数不胜数。
但是入冀州的胡人不出三代,其后代生活就与汉民无异了。而入并州的不仅不会成为汉民,还使得居住在并州的汉民胡化。
所以马谡在如何在屯田的时候将汉羌矛盾最大化削弱,以此防止五胡乱华上下了大力的。
最终马谡的解决方法便是,军屯和府兵制度。
地方设置军屯府,收拢羌民于汉民之间屯田。收其精壮入府训练,从军出征以降低羌部的力量,这样矛盾即便有也不会扩大规模了。
毕竟村落精壮多了,村子之间才有底气针锋相对,甚至敢于爆发械斗。
而随着府兵军屯推行,通过汉羌交流慢慢教化屯田的羌民,以此做到教化其民而免受其乱。
这样屯田既能缓慢推行汉羌融合,还可以给中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