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不说刘备之事了。”
“对了公威兄,你的复习准备得怎么样?过三个月,大徐的科举就要举行了。”
“有没有把握?”
“我都已经复习好了。”孟公威的语气显得很自信。
“策论、算术等短板已经补完,就等徐王开科举了。”
崔州平笑呵呵地说道:“如此说来,可要提早祝贺广元兄高中了。”
“哪里哪里……”石广元谦虚道:“我之才华不如孟兄。”
“论这硬笔书法不如崔兄,他拿一手漂亮的硬笔书法写出,审阅的先生一看就会获得极高的好感。”
“这是未考先胜啊。”
崔州平语气非常谦虚,也还是看得非常门清:
“此次徐王开课考试没有限定地方、出生、门第。”
“保守估计起码五十万人。”
“在这里面,有来自江东的英才,有来自泰山的门阀、更别说众多的颍川世家大族了。”
“从前两年大学与太学分流就可以得知,录取率极其低。”
“我的硬笔书法优势没有多大用,还是要看学识。”
“嗯嗯。”石广元、孟公威两人都表示认同。
“徐王能够不分门第,只靠学识来选拔人才,这已经极大的公平了!”石广元一双眼睛都在发光。
“我们可得把握住机会啊。”
他现在完全没有点评刘备时候的刻薄。
孟公威提议道:
“诶对了,我听说淮南那边有什么补习班,我们要不要去报名啊?”
崔州平摇了摇头:
“算了,与其花费那些冤枉钱,还不如将这些钱省下来,早早在徐州定好房子,到时候可是要考三天的呢。”
接下来,
他们三人围绕去徐州参加科考的时候,需要带什么药、选择在哪里租房省钱、准备什么笔墨、下雨如何应对、考试怎么提神……种种问题上,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