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头的贫民们绝大多数的都是以前的农民。
就是那种没了田没了地,族里又不能帮多少,他们这个只能到城里找活干的农民。
这群人好多都已经在这里繁衍两三代了。
有些还已经在这里繁衍了四五代。
由于阶层固化,他们代代都在这里扎根,在城里外墙的码头,搞搬运卸货。
这里的建筑也颇为奇特。
绝大多数的房子都是用木板搭建的。矮矮的一层,只有两米多高。
打开这些贫民区的木门,就能看见里面的床。
他们的床一般都有三层。
就像是内部的楼房一样。每一层床,都有草铺子,每天晚上都会有三五个孩子挤在一块睡觉。
贫民窟的人,为了增大自己生存下去的机会,一般都会拼命的生孩子,而且是只生儿子。除非头胎生闺女。
他们的父母长辈都想好了,头胎生闺女的话,就可以让闺女帮忙带着弟弟们了。
孙大姑从驴车上下来后,她就注意到自家所在的这条街上,那些熟悉的街坊邻居对她投来的羡慕的眼神。
苏大姑明白,这些街坊邻居是羡慕她嫁了人之后,还能找个好人家了。
她此时心里有隐隐有些得意。
她暗想,谁叫这些街坊邻居目光短浅呢,连最大的闺女都不想养。
他们每次生了闺女之后,都把闺女弄死,等到儿子们都长大了,都拿不出闺女给儿子换亲。
他们家家户户都没闺女,自然就白白便宜了他这个嫁过人的了。
孙大姑提着篮子,跟自己的公公和丈夫,还有大伯小叔子都打了一声招呼了之后,她就无意识的把头抬得高高的,神气十足的走进了那一条仅供两人并排行走的小巷了。
这条深深的小巷非常的长,差不多有100多米深。
这么长的一条小道两旁,住了将近60户人家。
都是县城里地位最低,生活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