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貌似恭顺地候立堂中,应对冷面钦差的质问。
“官府为何不开仓放粮?”
“大人有所不知,这边境之地土地贫瘠,原本产粮就少,还要负担镇北军的大部分军粮,实在是不堪重负。下官不敢轻易开仓放粮,若是朝廷的赈灾粮迟迟拨不下来,那鄧州就要陷入真正的粮荒了。”
就两个字,哭穷。
顾舟停冷哼:“据我所知,鄧州是北境粮仓,可算不得土地贫瘠,在北境十三州还不曾割让出去之前,鄧州的产粮是所有北境二十二州里最高的,几乎占到了四成。”
“邱大人是在北境十三州割让出去后上任鄧州知府的吧,怎么鄧州到了你手中,产粮就少的如此厉害,沃土也成了贫瘠之地?”
顾舟停功课做的足,出发之前已经摸清了北境九州所有官员的底细,以及历年上报的粮食产量。
邱大人战战兢兢:“是下官用词不当,不能说土地贫瘠,实在是这里成了边关后,动荡不安,虽然你大渊与大齐签订了固北盟约,但还是经常来袭扰,故而人口减少的厉害,有地也无人耕种,产粮锐减。”
“现在鄧州有多少人口?”
邱大人不假思索:“目前登记在册的人口,城里加上城外十乡,八囤共有十六万七千人口,跟鼎盛时期二十九万人口相去甚远。”
人口锐减将近一半,这让顾舟停倒抽一口凉气:“这些减少的人,是离开了还是死了销户了?”
大齐的户籍制度不可谓不规范,即便是流民到了别的地方生活,重新登记户籍,也要注明来源。若真是人口外流,费些精力花点时间是能查到的。
邱大人道:“都有,这个下官尚未统计,实在是府衙人手不足。”
“那……城中的大户呢?大户手里的粮食总还有的吧?”
“有有,但那些大户多少都有些背景,下官虽为一州父母官,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