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直接就把锅甩给了朱常洵,这也是他们之前商量好的。
李汝华见他那愤怒的模样,也是信任了他,并且他的说辞也很有说服力,这么大的事情,确实不像是倪文焕一个左侍郎敢干的。
于是他转而皱起眉头,转身向皇宫走去。
联想到近些年皇帝的一系列举措,李汝华隐隐感受到了些许的不安。
但是他不得不去,毕竟先不论它对于大明的种种影响,光是从别的方面说,出了这个问题,户部肯定首当其冲。
民间到时候会指责谁呢?肯定不会是朱常洵,《水浒传》都知道反贪官不反皇帝呢!宋徽宗都那样子了,《水浒传》里的观点“都是蔡京、高俅祸乱朝纲”在民间还有很大市场;岳飞被杀,南宋苟安,秦桧也是直接把这一口黑锅全部背下,鲜有人去说九妹的不是,这就可见一般。
到时候,只能是与此事密切相关的户部直面风暴,而最倒霉的,就是他这个尚书!
李汝华可不想自己老来还身败名裂,能尽快解决这事,自然是最好。
尤其是现在修水利的几十万劳工已经群情激奋了,为了避免出意外,兵部都已经开始和五军都督府商量调兵事宜了,事情是越闹越大。
倪文焕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吗?这可是他向皇帝建议的。
任由内阁权力再怎么大,再怎么票拟大权,但是他们的一些意见,终究还是需要得到皇帝的首肯,得到司礼监的盖章的,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具有效力的公文,官员们才会奉命实施。
包括这次的水利工程需要拨款的条子,也是一样。
只要皇帝不批那奏疏,那么户部掌管的国库之中,他们哪怕调动一分钱银子,都是违背大明律的。
说轻点是贪污,往重了算可以掉脑袋,群臣是绝对不敢擅动的。
倪文焕和朱常洵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朱常洵直接就当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