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衍也是欣然接受,倒不是刘衍贪图权柄,而是此时君主立宪制刚刚形成,大明帝国上下还有许多所谓的“保皇派”存在,在这些人的眼中,即便是永兴帝自己也主张限制皇权,他们依然要振臂呐喊,呼喊着皇权至高无上。
所以刘衍要继续待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以确保君主立宪制度正常运转下去,并且开始着手清除朝中上下的所谓保皇派,以免自己一旦离开内阁首辅的位置,就会出现“人亡政息”的局面。
于是刘衍这个内阁首辅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直到此时永兴三十三年,已经八十岁高寿的刘衍辞官离京,此时妻子王芸禾已经去世七年多,尚善、若水也已经去世五、六年了,此时的刘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在辞别了永兴帝之后,乘坐马车,在大批国防军精锐铁骑的护卫下,从东直门出城,一路朝着山东方向前去。
如今儿子刘盛已经成为朝中柱石,接替刘衍成为此时的大明内阁首辅,并且已经第二次连任,大明帝国在刘盛的手中欣欣向荣。
而刘衍的四个孙子,如今也全都活跃在各界,其中长孙、次孙全部从军,长孙如今正率领大明南洋舰队的一个支舰队远征,一个月之前向朝廷发来军报,舰队已经抵达了南面的南洲,也就是后世的澳大利亚,现在估计正在南洲建立据点,为后续迁移人口、进驻军队做着准备。
而次孙泽是陆军服役,现在已经是驻防加尔各答的总兵官了。
早在永兴十一年的时候,大明帝国与英国再次爆发战争,明军从缅甸、乌斯藏都护府同时出兵,两路夹击冲进了印度境内,经过三年的血战,将英国人的势力彻底赶出了印度,自此印度也成为大明帝国的附庸。
而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在经过明军的“改造”之后,也成为一个坚定的亲明政权,开始不断为大明帝国提供人力、军力的供应,并且成为大明帝国各种商货的倾销之地。
刘衍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