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府学一样,分为各类专业学校,只不过研究的更深,在刘衍的计划下,道学将作为今后大明的技术研发、技术储备、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
随后刘衍便笑着让宋应星坐下,问道:“如今各地新式学校筹建的如何了?”
宋应星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碌这些事情,各种数据就在脑海中记着,于是当即说道:“启禀阁老,如今山东、北直隶两地的所有府县,已经全部普及了新式学校,凡是适龄生源,也已经基本入学。”
“山西、河南、宣府三地新式学校的普及情况,大概有个三到四成,目前这三地以宣府的情况最好,山西、河南因为战乱的原因,目前的首要还是民生,所以新式学校的普及就慢了一些。”
“至于其余各道府县,则只有一到两成的普及率。”
宋应星担心刘衍不高兴,急忙说道:“不过阁老也不用忧虑,目前朝廷财力充足,随着新政的逐步落实,新式学校的普及速度是会越来越快的,下官估计,再有三到五年的时间,我大明便可以全面构建起新式的教育体系。”
刘衍点了点头,其实三到五年的时间已经非常快了,要知道此时的大明才刚刚从剿灭李自成的战火中站起来,不少地方的百姓连基本的生存都是困难,要在这个时候一下子就普及新式教育,是不可能,也绝不现实的。
于是刘衍点了点头,说道:“三到五年,时间上可以,但是民政部教育司也要实时的调整政策,大力推进。”
其实还有一句话,刘衍并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刘衍准备在新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大明原有的旧式私塾、官学教育体系被取代之后,大明的科举考试将与新式教育挂钩。
到了那时,想要考取功名,光背四书五经,只会写八股文,是不可能考取功名的,必须要精通各种实用之学。
想进农事部,就要有农业学校的文凭,想要进国防部,就要拿到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