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评奖时间还没到。
最重要的是,《数理新发现》是西林数研所跟科学院合作的期刊,还等着打出名头,这种肥水自然不能流入外人田里。
李建高看到乔泽发来的投稿后,也正式检查了一遍,先是把作者栏他的名字给删掉,就开始在通讯录里给乔泽找审稿人了。
徐大江的确跟他说过很多,但李建高觉得他还是得坚持遵从本心。
这种论文署名他不能要,也不必要。
而且徐大江希望的也只是论文赶紧发表,有没有他的名字其实也无所谓。作者单位里有西林数研所跟西林工大数学院的名字就足够了。
至于乔泽的好意,他心领了便好,这个二作,他当不起。
而审稿人的选择也是个技术活,这个时代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跨越多个数学研究领域,包括数论、算法理论以及计算数学等,广泛分布在各个大学跟研究所里。
但这篇论文李建高还是先联系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原因也简单,乔泽解决哥猜主要使用的是超螺旋代数的思想,虽然没有一个专门研究哥猜的中心,但在西方,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却是研究超螺旋代数的中心。
李建高的想法是国内找三位审稿人,国外在三位审稿人。
这项工作也很好完成,对于现在的数学界来说,能审乔泽的论文,还真就是一种荣幸。
是的,对于乔泽的论文,从一开始李建高便没打算搞双盲评审那一套。
没必要做那种掩耳盗铃的事情。
乔泽的论文特点本就突出,尤其是论文用到了一系列通过超螺旋代数推导出的数学工具,这随便谁一看都知道是乔泽的论文。
李建高能确定,世界范围内绝对没有第二个人对超螺旋代数跟超越几何学的理解能跟乔泽一样深入。
这不止是他的判断,也是研究所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