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使的安禄山也产生了摩擦间隙,这段时间一直在京中不断向李隆基进安禄山的谗言想要铲除安禄山。
杨国忠和安禄山产生摩擦的原由则是因为粟末靺鞨族的大祚荣。
粟末靺鞨族为大唐边疆渤海一带的外族,以往多年来与契丹勾结是大唐边疆的边患之一,大祚荣则是如今粟末靺鞨族的首领,建立了渤海国。
原本在李隆基登基创立开元盛世后,招降了粟末靺鞨的大祚荣,封其为渤海王。
但是在年前九月的时候,不知为何粟末靺鞨的大祚荣又突然与契丹勾结为祸大唐边疆。
事情上报到了京师后,杨国忠觉得这正是自己立威建立自己宰相威信的好时候。
毕竟他接任李林甫相位以来并没有做出什么显著的成绩,如此若是能平定此次的边患解决粟末靺鞨的大祚荣的话,那无疑是大功一件。
所以李林甫便派遣了投效他的武将鲜于仲率兵去出征粟末靺鞨。
同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李林甫又下令让平卢、范阳两镇节度使安禄山派军协助鲜于仲。
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鲜于仲率军抵达渤海进军粟末靺鞨时大败,安禄山的大军也没有支援到鲜于仲。
鲜于仲大败后写战报给杨国忠说安禄山根本无心支援,他在渤海左等右等都没有等到安禄山支援的大军,导致他兵力不足大败,然后安禄山派遣的大军才姗姗来迟,此战之败原由全在安禄山。
而安禄山那边则是奏报天子李隆基说鲜于仲急功近利,担心他那边抢功所以不等支援的大军赶到就先一步进军从而导致大败,说是杨国忠识人不明。
总之双方都是互相甩锅将战败的原因甩在对方头上,最终鲜于仲和安禄山麾下派遣支援的将领都被贬。
因此杨国忠和安禄山也就此生隙。
甚至为了此事杨国忠还专门给白玉仙写了信,信中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