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一个个却不会坐视利益从他们手边溜走。
而漕运向来是大头!
“你觉得崔呈秀此举,是否是受了天子的授意?”
亓诗教努力稳定心神,看向钱梦皋道:“北直隶仓场亏空案都过去数月之久了,好端端的,早不查漕运,晚不查漕运,偏偏就选择此时查漕运,只怕崔呈秀此去山东,必然是有大动作的。”
“只怕是受了天子的授意。”
钱梦皋皱眉道:“各地秋粮基本已征收完毕,不管是解递进京的漕粮,亦或是解递进京的折色银,已开始从各地起运,这个时候廉政院出动,必然是听到了什么,否则断不会这样啊。”
嗯。
山东境内发生什么事,在京的那帮文官群体,乃至是诸党各派,根本就不知道,可眼下却发生一件要事,即各地秋粮征收后,一大批的钱粮要从各省解递进京,夏税秋粮,这向来是国库的大头。
除此之外就属人丁税跟盐税了。
别看中枢朝堂一直不平静,但大明自有的体系,依旧沿着固有的模式运转,这就是大一统下中央集权统治的好处,只要中枢朝堂的局势,没有混乱到一定的程度,那地方就不可能乱掉。
这也是为什么,朱由校从御极登基以来,牵扯到国计民生的大事,都会局限于中枢朝堂,而不过多的牵扯到地方。
只要中枢朝堂的局势,没有乱到一定的程度,那地方更多的就是墨守成规,反倒是这样吧,能够避免给底层群体增加负担。
如果说中枢敢有任何新增政策或税政,那地方势必会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到最后,或许中枢财政会收到新增税银,但是相对应的会有一笔额外税银,无形中增添到底层群体的身上。
民告官?
这就是笑话罢了!
尽管朱由校很厌恶这种官僚主义,但是他必须要克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