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绳桥固定,需要的力量就越是夸张。
那边俩人拉起绳子,猛力绷直了,开始在那边绕树固定。
领导看到越收越紧,越绷越直的长绳,不禁问道:“这个绳子,有多少米?牢固吗?”
胡培洲立马接话:
“整绳长度200米!大约使用了160米左右!
这还不是极限,国际上,现在最长的救援绳桥,可以搭建到270米,不过需要八到十人进行两端固定,对岸至少要五个人,才能保证绳子完全绷直。
安全性方面是有保障的,这个科目在国外,常用于山岳峡谷救援,有条件的话,我们也想搭建一个250米以上的山谷救援模型,进行试验长距离的稳定性。”
胡培洲一句一个国外,句句表示着对标国际的自我要求。
自我要求提了,眼见领导的头开始轻微晃动,胡培洲立马长叹一声,接着道:
“这个科目,普及意义很大,包括许多我们教授的科目,都是很有实战意义的,今天展示了很小的一部分。
可惜,这些科目,对装备的要求也很高,我们短期内无法大面积配备,也不现实。
所以想出了以试点带全局,轮训教授,逐步配备的方法,让战士们在试点中队先学会操法应用,等到装备下来,操法的应用能够更快进入实战,在有限的条件下,用最小的投入,来换取时间。”
胡培洲不断表达着“咱们有多会省钱”。
讲述过程中,两边的绳桥,也搭建完毕了。
“下水!开始搜救!”
一声大喝,蛙人们开始下水,直升机也在岸边的指挥下,开始升空。
旗语指挥悬停,前进,有条不紊。
周围一下热闹起来了。
整个准备过程,大约用了20分钟。
有了助力,真正的大活儿,也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