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扎针。
王肃看着那些针刺在自己身上,也不觉得疼。
皇甫谧很有名士的风范,哪怕是在行医的时候,看起来也很优雅。
只是,想要跟他交流却很是困难。
“王公,您这身体出了大事,您本该觉得疼痛才是,可您如今没有任何的反应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皇甫谧开口说着,皇甫谧的话很难懂,口齿不清,必须要非常认真的听,才能听出個大概来。
王肃听到对方的诊断,却不以为然。
“无碍,我身形不见消瘦,只是有些乏力而已,哪里有重病之兆呢?”
皇甫谧茫然的看着他,王肃又只好令人书写,皇甫谧这才看的明白。
两人就王肃的病状谈了许久,皇甫谧方才告辞离去,他提出往后几天都要前来给王肃治疗。
送走了皇甫谧之后,王肃忍不住感慨道:“是个贤人,可惜啊,若无残缺,或为九卿之才也。”
作为经学大家,王肃发现皇甫谧在史经等方面都颇有造诣,懂得东西很多,言语间引经举典的,极为了得,可惜,他这半个身体不利索,双耳又听不到东西,也就只能当一个纯粹的学者了。
就在王肃感慨的时候,几个弟子前来拜见他。
王肃是不喜欢收徒的。
他也不觉得自己的学问需要什么特定的人来继承,哪怕是他的几个儿子,都没有得到他的真传。
王肃认为,经学上的道理不是能通过传授来继承的,这东西很吃天赋。
那郑玄的儿子也不是经学大家,自己的儿子也不擅长这些,没有天赋,纵然能积累极多的知识,却也达不到王肃这种程度。
到他这个地步,就必须要有某种天赋了。
故而在教学方面,王肃并不是很上心。
但是他如今的这几个弟子,却是他不得不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