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重燃2003 > 第九十六章 被遗弃的苏采薇

第九十六章 被遗弃的苏采薇(3 / 4)

的婉约的美感,自成风流。

大山里的少年,没读过什么课外书。

初中图书室里的图书,全靠社会捐赠。

其实绝大多数都是课辅资料。

城市里的好心人普遍认为,山村里的孩子,缺的便是这些。

其实卿云一直认为,课辅资料肯定需要,但是每科有那么一两本就足够了,关键是在吃透,否则课辅资料再多也没用。

农村与城市的孩子拉开差距的的其实正是那些闲书。

唐诗宋词,每一首不长,也不会像一般让人忘记时间,于是一套《唐诗宋词全集》便是卿云打发休息时间的最佳选择。

《南乡子·寒玉细凝肤》,是苏东坡在新婚之时为爱妻王弗所写的‘集句’,新婚夜之时,看见妻子的美貌,以及新婚夜的快乐,让一直被父亲严加管教的苏轼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而后东抄一句,西搬一句,硬生生地拼出了这首妙文,来赞扬爱妻的美貌和爱情的甜蜜,也表明了苏轼对唐代诗词的融会贯通,信手拈来的娴熟功夫,这是苏轼填词的最早试笔。

但可能谁也不知道,这是卿云的‘启蒙’书。

少年到了懵懂的岁月,对某些事情本能的会产生兴趣,何况大山里的少年,见过的野趣多了,自然比城市里的孩子在某方面开悟的还早。

所以,那时的卿云,脑海里,这首词的下半阙‘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这句格外的引起他关于‘这到底是怎样的欢娱?’的畅想。

‘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见到苏采薇后,上半阙中,那‘寒玉’、‘清歌’、‘冶叶’、‘净如’,苏轼对王弗美貌、歌声的描写,如同语文老师李晓波所说的‘中式教育’一般,在他脑海里完成了闭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