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拉动陇西、义渠的发展。
这片老秦的凤鸣之地,在楚国的治下愈加富庶!
但地广人稀的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
好在近三十万赵人西迁之后,似乎能缓解这方面的问题……
楚国的接收工作井然有序,除了洪石头宣读的手书之外,熊午良还特意下令——要求当地官员对这些新来的赵人给予最大的宽容与帮助。
当地的楚国官员们虽然对这些突然到来的赵人心存疑虑,但在楚王的严令下,他们还是展现出了应有的风度。
迁入的赵人们被分散分配到了陇西的各个村落,每个村落都有足够的田地和水源,以及一些简陋的房屋。
说是田地,其实就是荒芜的野林子。
反正地方已经划给你了,工具也给你准备了。
接下来,就靠你自己了!
楚国提供了种子和农具,帮助他们开始新的生活——种子包括曲阳书院不断改良的优质种子,也包括番薯苗。
洪石头对副将道:“不是征服,而是解放——这不是我说的,是咱们大王说的。”
“攻伐六国,不但要破其兵甲,还要获取民心。”
“陇西之地没有赵人——尽是楚人也。”
“二三子明白否?”
这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
于是楚国的士兵们在这个时候展现出了令人惊异的友好——在曲阳建筑工程队的指挥下,当地的楚军戍卒们居然帮助赵人们修建房屋,甚至比比划划地教他们如何使用楚国的新式农具。
楚国军卒们帮助赵人们搬运行李、搭建临时的帐篷……甚至还有士兵撸起袖子,亲自下厨,为远道跋涉而来的疲惫赵人们准备热腾腾的饭菜。
“哎……你们楚人竟也有如此手艺啊!”某个饥肠辘辘的赵国老汉尝了一口楚国士兵煮的粥,忍不住夸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