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倚栏看着雨中凌乱的湖面,“怎么才能走到高处呢?”
“瞿兄想走得多高?”
“哈哈哈。”
“.俞大人已经很高了。”乱珠跃过栏杆打湿襟袍,隋再华举杯一饮,“再往上.”
他笑了下:“.八仙过海。”
“哈哈哈哈哈哈。”瞿烛大笑,“隋兄也想走得那么高吗?”
“.”隋再华低了下头,一笑道,“看际遇吧。”
“我要走上去的。”瞿烛轻声道,抬头望着深邃中坠下的大雨,湿发下半张侧脸毫无表情,“高处的阵和剑.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到。”
他将一杯酒泼洒到夜空之中,高声吟道:“古来志士,先穷后忧!人生在世,击楫中流!”
隋再华过了很久后才知道这是当天白日里俞朝采的墨笔。
他并不惊讶,男子和俞朝采的关系确实亲如叔侄,在他最落魄时是俞朝采给了他一条通路,在陌生的官场上,这位长辈几乎是他的明灯。而无子的俞朝采也确实喜欢这位年轻人,听说夜里常常留他在自家安歇,两人听着雨声抵足而谈。
而那些年,俞朝采也是当年地方官场上首屈一指的前途明亮之人。
为人刚直,做事坚韧,眼目通明。落位于偏远之州,从不汲汲求进,就踏踏实实地在这里做出了令府城侧目的政绩,早在三年之前,俞大人要高升的言论就已经出现在见面的恭维之中。
如今它终于来了。
而且几乎是一飞冲天,一纸公文,“擢博望刺史俞朝采为工台少卿,兼领器署监,即日赴任。”
这是隋再华来到博望城的第三年,同样是瞿烛来到博望城的第七年,俞朝采早为他们二人上了文书,要带着两位亲近后辈一同赴任。
在启程的前一个月,瞿烛暂且向他二人做了辞别。
“何事?”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