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名义做的手术,按道理是他们负责,但是毕竟操作是自己搞的啊,方闲最近一个月以来,也是颇为提心吊胆,生怕是术前术中或者术后出了任何问题。
术式不算特别成熟,目前就只有自己一个人可以成熟开展,预后的资料也相对不足。
当然,现在稍微好了些,四月初的那段时间,方闲基本上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放在了查看文献上,任何与神经、解剖、肌肉和功能重建相关的文章,都下载下来,快速的看或者详细地看。
就生怕自己哪里会错漏。
而这些事情,以前的方闲是压根不用管的,自己就只是一个住院医师,管这些干嘛?
但带组了就不一样,得要负责了,为治疗的疗效负责。
而且,后面方闲还要为功能重建科的后续发展而烦闷,这些事都只能一件一件做。
可以这么说吧,现在摆在方闲面前的事情,都不是之前那样几个月或者一年可以做起来的事情,都需要数年甚至五年来计算。
因为功能重建科的意义,就是有这么大。
方闲还正想着的时候,手机就响了起来,是来自科研部的一位同事:“方医生,恭喜你啊,我刚接收到省科技厅的通知,您去年在医学会内建立起来的毁损伤基础操作和标准化处理流程,获得了省的科技进步二等奖。”
“颁奖仪式是在五月的下旬,提前通知您了哈,希望方医生您到时候可以如期到会场。”
“省一级的科技进步二等奖,还是非常重大的颁奖仪式,是不好缺席的。”
“好的,谢谢王老师。”方闲闻言也是一喜。
这省级科技进步的奖项,是周希音帮忙方闲一起在慈县的时候,递交的材料。
如今两个多月过去,有了回复,也是一种好事。
自然,方闲并没有直接上报自己的功能重建术的原创手术和处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