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便见一旁的布帘被人撩起,一个约莫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这人身着玄色圆领袍,身材瘦长,跟个麻杆似的。
他自在上手主座上坐下,便叉着手看着徐鹤不说话。
要知道这县衙二堂的主座,如果没有上官到衙,这就是一县之首的李县令专座,可眼前这位不仅坐了,神态还十分悠哉。
见状徐鹤连忙站起行礼道:“不知大人名讳,小子失礼了!”
那人闻言哈哈一笑:“我可不是什么大人,你搞错了!”
听到这,徐鹤心中更是疑惑,搞不清来人的路数,不过听声音,他知道,此人就是刚刚他诗念完后叫好之人。
“我听说慎行贤弟说他最近新收了个案首徒弟,说的就是你吧?”来人半眯着眼,跟睡着了似的慵懒问道。
古人有“知节慎行”之语,对方口中的慎行贤弟想来就是李县令了。
徐鹤点了点头:“小子不才,蒙老师亲眼县试拔为案首!”
来人笑了笑:“李知节这人心高气傲,就算你得了案首,要是没点真才学他也不会让你叫他老师的,你无须谦虚!”
徐鹤默然,这人把自己能说的全都说了,关键是又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属实没法接话。
好在对方是个健谈的。
“你这个小家伙,几句诗里,每句都用典,你哪来时间看那么多【杂书】的?”
“【江上寻春日】中的【寻春】二字出自孟浩然的【十步枉寻春】,对吗?”
“【栏前放垛】出自《吴志·陆逊传》!”
“【萍茵】出自《云林异景志》!”
“【花信句】……”
“【舵尾】……”
“【书箔】……”
徐鹤越听对眼前这位越是佩服。
这首诗是他前世跟诗友们的唱和之作。
那时候他为了显摆自己读书很多,在里面刻意添加了很多典故。
比如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