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麦即冬小麦,其种植起于战国,在西汉成为官方力荐的救灾作物。昔汉武帝时,黄河下游发大水,汉武帝派遣谒者劝种宿麦。从那时起,在关东地区冬小麦与粟逐渐成为北方的主食。
实际上两汉以来关东士族、豪强能迅速崛起,并且成为东汉的核心话语集团,与武帝时下诏关东种植宿麦有极大的关系。
即如后世的江南一样,关东有了宿麦作为轮作产品,关东百姓依靠两年三熟的作物,积累大量的钱财,完成原始的资产积累,超越关西地区,成为东汉最为富庶的区域。
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后世南方文人辈出,超过北方文人,其根本也在于南方的经济基础超过了北方的经济基础。
至于南方的稻麦轮作何时出现,在东汉时便有雏形。作为南北交汇的南阳地区,已有百姓进行稻麦轮作,但并未推广开来。
不仅是因为传播缓慢的缘故,还有在火耕水耨的江南地区,真就饿不死人。如两汉每逢灾年,百姓流离失所,官府都会让流民前往江南。饿不死人的情况下,又因农业社会的缘故,自然缺乏传播动力。
及北方战乱,黄河流域的百姓逃亡江南,江南地区传入轮作技术。加上东晋元帝时期鼓励开展宿麦种植,随着时代的变化,到了宋朝时期,南方地区才全面掌握稻麦轮作制,加上占城稻,双季稻,形成了南方独有的一年两熟至三熟的作物生产。
相比于北方两年三熟的作物产量,南方这种一年可抵其两年的产出,超越北方迟早只是时间问题。
如今皖城百姓渡过了初期饥饿的时期,百姓们拥有了实现稻麦轮作的物质基础。因而霍大都督思索一番,决定让司马芝在小区域范围内种植冬小麦,当做试验田,通过种植中出现的问题,为接下来的传播打下牢固的基础。
府衙内,司马芝正向霍峻汇报冬小麦试验田的情况。
“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