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与吐蕃军精锐对峙。
唐军在肃州仅剩下酒泉城未失,局面上说难言优势,只是堪堪打消了吐蕃军席卷河西的势头而已,目前战况谁也奈何不了谁。
战事不利,让李隆基开始秋后算账起来。
前任扬州刺史郑叔清,因为克扣河西边军军饷,导致军中士气低落,直接影响了对吐蕃的战事。一封诏书颁布,将其下狱大理寺,待河西之战结束后再行审判。
前任河西节度使萧炅,因为没有察觉吐蕃军的动向,轻慢军务,导致战事开局被动。已经被贬为岐州刺史都不算完,这次被直接撤职,并被约束不许离开长安,待战事结束后再来定罪。
表面上看,这一系列人事变动似乎都是因为河西战事而起,但背后的动向,却又是耐人寻味。
郑叔清和萧炅,可都是右相李林甫的人啊!
同时将这两人拿下,不亚于斩了李林甫一臂。
这是要换相了么?
长安的中枢大员们,明面上谁也不会多说什么,但背地里却忍不住议论纷纷。
这天,兴庆宫的勤政务本楼书房里,面色阴沉的大唐天子李隆基,正看着手里拿着账本的杨慎矜。几次想要开口,最后都忍了下来。
“朕的内库,怎么就没钱了呢?”
李隆基忍不住询问道。
“回圣人,在兴庆宫大兴土木,西北边军的赏赐,皆是出自内库,所以现在没有钱了。
微臣的账目一笔一笔都很清楚,请圣人过目。”
杨慎矜不卑不亢的叉手行礼说道。
“不看了不看了,一看到朕就心烦!”
李隆基不耐烦的摆摆手说道,语气很是不耐烦。
他能不知道内库没钱么?他能不知道这些钱都用来干啥了么?
那些都不重要,他在意的是什么时候可以再次把内库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