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中得知,此种乐,不思家。
但如果说魏收的府邸虽然华贵,但到底还有几分办公的属性。那大贤良师的望鹿台则是奢华到超过人的想象。台高六丈,榭耸凌云,只与青天势必高。
而所谓望鹿台者,既是望那巨鹿,也是望这山河之鹿。
所以,当日大贤良师给此台取名为望鹿的时候,军中还颇有几分振奋,只道大贤良师真的是百折不挠其志。但可惜,最后终究是众将想多了,大贤良师还是如以前那样,高卧九重,不与他们这些凡人见面。
城中第三大建筑群就是军府了。军府是专司黄巾军处理军务的地方,距离望鹿台来说,并不远,也就是四五里的地方。如果大贤良师有心,登望鹿台,就能看到众黄巾军每日晨日点卯的情景。
十一月八日,晨光微熹。
广宗城内各坊区壁垒的黄巾军家属们纷纷踩着厚雪,涌到了每个坊区的库头处,到他那里领取今日的薪柴和粟米。
河北太平道自起事以后,就将一应配给收拢到了手上,然后按人头统一发送,这样更能节省物资。
所以后来即便是入了广宗城,这种配给制仍然还在。只是原先都是每月或者每旬一发,现在已经到了每日一发的程度了。
这一日,黄巾军的家属们来领物资,看着带内粟沙各半的补给,内心的所有不满都只能化成一句重重的叹息。
他们不敢多说什么,因为只凡有不满,那库头必然要污他们是假太平道徒,吃不得苦。到时候别说这还有半袋粟呢,就是全是沙,他们也要认下,不然就要被打成叛徒处
死。
如果到那份上,也别指望边上的邻里帮衬几句。说不得人家还认为,少一个人和他分,他没准袋里还能多发三粒粟呢。
这就是底层太平道的情况。
而这些,那高高在上的大贤良师并不清楚。至于地公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