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营两千人,按照操典直接布置成了一座大型方阵。但这方阵却截然不同于汉军见过的任何一种。
这方阵就是张冲吸取长社大战时的经验而整编的新式大阵。当时长社大战,泰山军同样遭遇了汉军骑兵主力的冲锋,而当时能胜,主要还是靠了张冲调度得当和关羽的个人武勇。
战后,张冲鉴于日后遇到的汉军主力不是精锐骑兵军团就是类西凉军团那样的精锐步兵军团,就以李大目、典韦二部作为试点,编了这个新阵。在张冲的计划里,这类数千人,乃至万人大阵将会成为日后合战的主力,他们的成败将会决定合战的成败。
过往的汉兵方阵,正面宽大。第一排既有戈矛,也有刀剑士。但现在新的大阵,第一排则是两段狭窄的长矛阵。
李、典二部组成的方阵,前排手上长矛已经不能叫长矛了,准确来说是步槊,因为他们的长度足足有五米。
原先汉兵的戈矛大致都是在三米多,这样长度的戈矛坚固了灵活和拒敌的优势。汉兵只有两个方面的敌人,一个是西北的羌人、一个是北面的鲜卑。
羌人是步骑都有,但主要也是善走步队。汉兵手上三米多长的戈矛就已经足够抵挡羌人那样的冲击了。而在对阵鲜卑骑军来说,草原骑军都是外围游射,不会冲阵,所以三米长的戈矛也够用了。
但是现在泰山军的主要敌人是汉军,那整个情况就变了。汉军的骑军多是突骑,是会冲阵的,而汉军的主力步军也都是严整之师,是能和泰山军站着对戳的经制之师。
这时候,泰山军手上的汉军制式戈矛的长度就不够了。因为对步兵方阵和抵抗骑军冲锋有着需求,张冲决定率先在李、典二部采用长度达五米的步槊。这样,在第一线对抗的步兵将会有更长的拒敌空间,也能更先戳中敌人。….
而且这种将长矛加长的趋势也在泰山军突骑中出现。张冲同样将严纲那个百人队的马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