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犁汉 > 第一百六十六章:善恶

第一百六十六章:善恶(3 / 5)

给里户们,就被认为能济人之急。实际上张氏五虎的这种起家方式是典型的乡豪模式,后面借了他粮的里户们,你以为还能还得起?在风调雨顺才能勉强交上税粮的情况下,要多长时间才能积攒出多余一年的税粮?而这个过程中,出息的粮会越来越多。换言之,对于黔首里户们来说,只要借了粮,就别想再还清了,下一步就是卖田与五虎,再然后就是做人佃户,之后就是世世代代与人为庸。

而这些那些黔首们是看不到这么远的,所以就需要他们石家军告诉他们,替他们做。到现在石家军还有很多人只把分田当成一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去消极应对,他们到现在还不明白,这是他们的立军之基,是他们能战胜汉庭的真正关键。分田就是和豪强们争夺乡野,只有把大汉的乡野黔首们牢牢抓在手里,汉庭那几十万豪强不过就是茅草,一吹即倒。而这个分田的过程中,又必然要依靠的是穷到啥也没有的黔首,他们在石家军的带领下,生活变好了,才会信任石家军,愿意跟着石家军走,那些本就优握的乡豪们?石家军能给他们什么?所以没有穷独就没有胜利。

而这些张冲都打算借着郭四一桉,作为批语附在桉后,传给什将以上军吏、民吏学习。是时候加深对分田的认识了。

这时候蔡邕来了,他对郭四之死一桉也比较看重,毕竟此事涉及到他手中的一个县令,他现在拢共就负责两县,这文禹还就是他举荐的,所以自然也就上心。

本来他看文禹的信,已经认定这事是驻扎在赢县的关羽部手段过烈的问题,他和关羽虽然之前兵无交集,但二人也是有一段缘分的。

关羽在熹平六年在北疆参与的那次北伐鲜卑之战中,蔡邕就曾上书反对过,其当年六月上《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议》书,直指出兵的背后是当时主将贿赂宦官王甫才得行的。而当时蔡邕反对出兵理由是:

“匈奴遁逃,鲜卑强盛,据其故地,称兵十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