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张冲差不多确定这人应该是诸葛亮的族叔一类。
之后张冲又从一些奉高百姓的口中得知,这诸葛珪确实是个好官,官声不错,所以也就没难为此人,只把他单独看押了起来。
后来张冲请蔡邕做太守,蔡邕当时提的一个条件就是他要诸葛珪这人,张冲同意了。
本来就是蔡邕再是名士,想让诸葛珪从贼都是万万不可能的,但是蔡邕说自己只是一介酸腐,从来没有过牧民经历,肯定是治不好奉高老百姓的。到时候民治不好,那帮贼寇多半就回竭泽而渔,将百姓视为犬马消耗掉,所以你诸葛珪出来,非是为贼寇治理百姓,而是在为奉高百姓谋生路啊。
是啊,他诸葛珪哪是为汉庭、为贼寇治民,而是为民治民啊。遂答应做了郡丞,还招收了一批流落的郡吏,依旧以汉庭的印绶来处理郡务。
当然,诸葛珪这种身在泰山营,心在汉庭的事情,自然招惹了泰山军中诸多非议,尤其是将名分大义看得最重的法家士赵达最为反对,他指出像诸葛珪这种真节义之辈比胡母班这种朝三暮四的,更来得威胁,建议要将此人明正典刑。
当时胡母班幸亏不在,不然气得估计又要吐血。
但张冲将这些非议都给压下来了,对他而言,先不提是给谁当官,能为他解决问题的,就都能用。
而且从诸葛珪这样的举动来看,此人是个心中有民,心中有忠的人。如果能将此人吸纳入幕,那对汉庭一系的打击就是巨大的。谁都会想,连如此忠君爱国之人都从了贼,那这汉室是不是真的气数已尽。
至于此人会不会改换门庭,张冲认为可能性非常大。这倒不是他觉得诸葛珪是那种沽名钓誉之辈,而是这事从来不看他怎么样,而是看汉庭那边能不能容他。他说自己没投敌就没投?人汉庭会信?
当年李陵出塞攻打匈奴,力尽被俘,也是失志不渝要做汉臣,但最后呢?孝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