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犁汉 > 第一百六十章:六年

第一百六十章:六年(4 / 5)

么凑巧,当七月泰山郡的快马赶到京都时,国家正在处理巴郡板楯蛮的事,这只汉庭的劲旅,曾经为国家数次征讨羌乱的忠义之兵,再不堪地方郡吏的摧残,终于还是反了。

说实话不论是之前的羌人还是现在的板楯蛮都不是什么野心颠覆之辈,只不过实在不堪地方郡吏的催逼才不得不反的。

像板楯蛮这种数次为国立功的忠义兵,没有应有的恩养不说,还不把他们当人,仆役棰楚,过于奴虏。板楯蛮的军役本来就重,还要收他们重赋,本来是卖血换一家安宁,现在呢?就是卖妻卖子都不够填满郡吏欲壑。那怎么办?

就到了这个程度,这些板楯蛮都没打算反,毕竟是汉庭的忠义兵嘛,几代人为汉庭出生入死。所以他们找太守去申冤,但汉家的太守不过是个坐太守罢了,管事的是那些豪吏,他们是站着的太守。所以伸冤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死得反?

所以当国家刘宏为巴郡的板楯蛮头疼时,作为阿父的张让张常侍自然是心疼刘宏这个儿啊,所以很贴心的将泰山郡的奏疏给扣了下来。

在张让看来,这些泰山盗不过癣疥之疾,这泰山人啊就是天生反骨,都不知道叛过几回了。但又如何呢?朝廷大兵一到,还不是如霜雪一样融于天地。所以啊,这贼啊,是杀不完的,那干嘛急在一时。

所以朝廷就没管泰山郡这摊烂事,而这就苦了太守张举,只能继续做他这个太守,提心吊胆,生怕泰山兵就翻过蒙山杀过来。

然后好了,等到今年末,泰山的上计没去,国家刘宏终于知道了泰山的情况。本来刘宏还是打算让张举戴罪立功的,毕竟使功不如使过嘛。但当时就有朝臣反对,说太守未能与城同亡就已经是失节了,又如何能再让他带兵。有人反对,刘宏也不坚持,遂罢了张举。之后张举就单车回了他的渔阳老家,摆脱了泰山这个漩涡。

虽然最后朝廷还是发现了泰山贼祸乱州郡,但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