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现在国内能胜任这种艺术指导、美工画师以及模型师的专业人才还是太少了。
《流浪地球》在前期筹备之前,就做了3000张的概念设计,后面又跟进了8000张。
花了4年时间、做了11000张设计图,才完成了拍摄前的电影世界设计和实景搭建。
相比较之下,吴渊的《地心引力》,估计只需要一两千张概念设计图。
即便如此,吴渊保守估计,光是画好这些设计图,他组建的这支美工团队,就要花费半年时间。
这还没算上公司特效团队做外景、太空cg建模的时间。
然后再搭景,演员再进行一些航天员的训练,年底《地心引力》能开机都算快的了,就算拖到明年才开机,吴渊也不感到奇怪。
这就是从零开始筹备一个科幻大片剧组的困难之处,万事开头难嘛。
就这,《地心引力》还只是科幻大片里,在布景设计,cg建模方面最简单的一类。
这部电影既没有机甲,也没有光剑,更没有宏伟的太空战舰和超现实的未来城市。
有且只有几个小小的空间站而已。
而这也是目前国内电影产业能做到的极限了。
你让吴渊现在去做《变形金刚》《流浪地球》《环太平洋》这种科幻大片,就算有剧本在手,他也真的没办法靠国内的电影产业做出来
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导演的能力范围,衡量的是导演背后支撑的电影工业能力和电影产业水准。
但《地心引力》还是可以试一试的。
吴渊斗志满满的带领着剧组的美工团队、艺术指导,便一头扎进了光影时代楼上的特效部门,每天都和团队成员泡在工作室里,讨论着《地心引力》的概念设计……
时间跟不要钱似的,一眨眼就过去了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