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便开始仔细翻找。
果然,在《lu,精于文字的伟大作家》一章中找到了相关内容:
——
的开头用了四个概念,
生命之光、欲念之火、罪恶、灵魂,
它们都是极抽象的,但唇齿之间却充满欲望。
而结尾亦有四个意向,
野牛壁画、天使、颜料、十四行诗,
都十分具体,且与时间和永恒有所关联,与开头形成呼应。
……
——
沙沙沙——
屋里响起了记笔记的声音。
如果这篇文章只是夏目漱石所写,在场的教授们绝不可能有此动作。
但现在的问题是,论文还有个第二作者——
陆时本人。
这就相当于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作者跳出来告诉考生中心思想,
那能有错吗!?
大家闷声不吭地记笔记。
又过一段时间,詹姆斯才想起正事,问道:“伦敦大学学院把这篇论文送来,应该是想炫耀吧?”
其余人面面相觑,
“……”
无法反驳。
詹姆斯又问:“那我们该如何回复呢?”
这虽是一个问句,但大家心里对答案一清二楚。
把本尊都请出来了,还能怎么回复?
有人搭腔道:“当然要说,‘所有内容真实可查,没有任何扭曲、抹黑、诋毁的成分。作为文学研究的论文,可树为典范,当得各高校文学院的学生学习。’”
大家附和着点头,
“这篇论文也会永垂不朽的。”
永垂不朽是因为写对了主人公。
懂的都懂。
……
彼得堡。
叶卡捷琳娜宫,主卧室。
这里的家具布置已经完全变了。
宽阔的大床被放到了角落处,取而代之的是一张长桌,桌上摆放着陆时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