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伤害父亲?我觉得你的想法太阴暗了些。”
蓦地,他想到陆时就在现场,遂问道:“陆,书是你写的,你来说。”
陆时摊手,
“在创作的时候,我没有假想过某个具体的人做出了这件事。”
夏目漱石点头,
“没错!这就是我现在的想法。在饰演卢卡斯的欧文爵士做出如此精彩的表演后,我认为,最后射出那一箭的不是具体的某人。”
萧伯纳露出孺子可教的表情,
有识之士,果然能察觉自己打破第四堵墙的目的。
在改编之前,他和陆时就讨论过:
中的恶人是谁?
表面上是卡拉。
但在仔细读过陆时的文字后不难发现,陆时把卡拉塑造得十分“单纯”,
这种“单纯”是小孩子独有,
他们对谎言没有概念,
反倒是长大以后,深刻地了解了道德和法律,午夜梦回,想起小时候做的那些事,翻来覆去睡不着,会恶狠狠地骂自己一句:“我特么可真不是个东西!”
所以,萧伯纳最后认为,《狩猎》的反派可能是某种共通的人性。
人性轻信,认为孩子不会说谎;
人性险恶,卢卡斯在某些镇民的眼中,并非可怜人,而是一个证明他们曾犯下愚蠢错误的铁证。
这个“铁证”招摇过市,不断在人群中散播负罪感,
人们没有忏悔,而是决定“销毁证据”。
这就是那一箭的逻辑。
夏目漱石轻声道:“所以说,校监先生,你的改编至关重要。戏剧和终归有所不同。更进一步来说,所以文艺创作,形式不同,效果也不相同。”
萧伯纳好奇,
“你是因为《我是猫》的漫画版而产生了这种想法吗?”
夏目漱石摇头,
“是因为我和陆看了《狩猎》的海报,我们聊起了动物在创作中的象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