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土壤本该是自由、开放、平等且包容。
作为阅读者,可以为自己喜欢的作品叫好,去鼓掌、去传播、去发扬光大,
当然,也可以选择无视那些反感的作品,默默将其过滤掉。
凭借个人喜恶和手中的权力铲除异己,
这是恐惧的表现!
——
就差点名尼古拉二世了。
高尔基说道:“这小伙子名不见经传啊……”
托尔斯泰摊手,
“法国人嘛~”
高尔基愣了半晌,随即大笑,
法国人确实很滑头,让普鲁斯特这种年轻人出来吹进攻号,
不过,放在《费加罗报》的头版,态度也算明显了。
托尔斯泰继续翻看另一份报纸,
“这是德国的……先说好,我德语只能看个大概,不精通的。总体读下来,德国的报纸几乎没有留退路,甚至请了海塞大师出山。嘶……他的言辞比那个姓普鲁斯特的小伙子可激烈多了。”
高尔基窃笑。
想想这也是必然的,
在欧陆,还称得上封建帝制且有影响力的国家:
德国、
奥匈、
俄国。
……
这三个国家,最怕的就是国内舆情出问题。
谁能想到,尼古拉二世脑子抽了,主动跳出来认领《动物庄园》,
另外两国哪有不拼命往对方身上扣屎盆子的道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么做,还能显得自家更自由呢~
高尔基低声道:“我听说中国有句话,叫‘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说的就是这个吧?”
托尔斯泰有些惊讶,
“西伯利亚还有中国人?”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