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紧要的1587年》就没有这种担心。
富兰克林细细阅读,
不知不觉,他感觉额头出了一层薄汗,下意识地抬起头,才发现已经到了中午,半天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呼~”
他长出一口气,又去食堂。
没想到,戴文还在早上的地方坐着,面前是摊开的《哈佛杂志》,
再远一点儿是没吃完的早餐,煎蛋软塌塌地糊在吐司上。
富兰克林过去坐下,
“喂!”
戴文抖了抖,抬起头
“吓死我了你!”
富兰克林问:“你也在看啊?杂志是哪来的?”
戴文回答:“托人买的。”
富兰克林上下打量了对方一阵,说道:“你一个学化学的,竟然对历史也感兴趣?还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戴文说:“这本书不太一样。我在其中看到了其他文科书籍不具备的三个特点:逻辑、原理和效率。作者在尝试用这三个特点归纳、总结、分析历史。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近乎工科乃至理科的思维方式。”
富兰克林诧异,
“文科著作,工科思维?”
戴文严肃地点点头,
“而且,我能打包票,随着美国高等教育对理工科的偏重,这种思维方式会越来越有市场,甚至可能成为将来文科研究的主流。”
兼听则明,
富兰克林没想到学化学的好友还真能说出一二三四五。
他来了兴趣,
“你读完第一章了?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
第一章是《万历皇帝》。
戴文说:“其实,我对封建皇权不太感兴趣,我就是惊讶于中国培养皇帝的方法,感觉比我们这些大学生还累。”
十岁的万历皇帝,在张居正的重压下被迫参加经筵授课,
所谓经筵,简单来说,就是皇帝在文臣武将的簇拥下端坐御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