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抖落出来,估计也不会有人相信。
北平光复了,举国欢庆,可很快的,所有人都意识到,北平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只要是一个处理不慎,就可能要承担巨大的现实责任与历史责任。
按照道理,在整个华北大都被日军占领的情况下,坚守北平孤城的意义并不大,没有援兵,没有补给,却要面对周边几十万的鬼子,态势绝对不比几年前的金陵好多少。
可好不容易收复的城市又不能轻言放弃,日军的兵力严重不足,只要北平还在华夏军队的手里边,就足以牵制3-5个师团的鬼子,甚至让整个华北乃至东北的鬼子都不敢随意调动,只要北平这颗钉子还在,日本人就不敢再华中发起新的攻势,山城政府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整顿部队。
可现如今北平的部队却和山城关系不大,八路军就不用说了,晋绥军和山城的关系也是渐行渐远,至于苏鲁战区,那都可以说是仇人了,苏鲁战区的于司令几次公开要求释放那位二世祖,让最高当局大为光火,若不是没有机会的话,估计他于司令就是韩某人第二。
于是,在光复北平的当天,陈上将就带着最高当局的密信前往陕北,名义上是要慰问八路军将士,可实际上却是关于北平坚守的问题进行谈判,具体的谈判细节坊间并无传闻,可事实却是八路军总部第二天就发表了绝不主动放弃北平的宣言。
紧接着,北平卫戍司令部成立,由晋察冀根据地主导,加上晋绥军和苏鲁战区部队,组成了一支数量高达十万的卫戍部队,准备迎击日军的反扑,而其他部队则陆续开始撤出北平,返回原驻地,同时,还有大量的市民被疏散撤离。
只是这十万的卫戍部队完全却只有八路军是实打实的拿出了两万主力部队,其他各路的部队水分都不少,晋绥军四万人,主力却只有政卫第三师的一万多人,其他都是收编的皇协军部队,苏鲁联军三万人,除了吴化文部主力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