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我们想复杂了。”
严嵩沉默许久,再次开口说话。
“此话怎解?”
柳严明听闻,开口询问。
“姚广云此人性格大家都清楚,宝钞之争半月有余,从他上位财政一部尚书开始,到昨日,他一句话参言都未说,就已经能够证明一些东西。”
严嵩停顿了一下,缓缓的开口说道:“姚广云心系大魏,为人刚正不阿,投靠党派之事是不可能去做的。”
“自陛下上位之后,咱们大魏国力日渐消弱,姚广云看在眼中,而陛下也曾多次面见对方,然而以姚广云这种性格,陛下举荐为官,他为了自身名气,多半不会接受,相反,杨党举荐,就不同了。”
“有何不同?”当即就有人开口接话。
“李党中立,我们势大,唯有杨党合适。”严嵩缓缓的说着。
听到这话,顿时在场的人,瞬间明白过来了。
一切都是为了自身名气。
柳党势大,名气很差,在朝堂京都乃至整个大魏,其名声并不好。
李党中立,势最弱,且和儒家关联密切。
儒以法乱禁,虽说真正的儒家并不参与国事。
但在大魏三百年前,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所以,因为儒家的缘故,不会选择李党。
而只有杨党,名声好,清流多,虽势弱,但却在朝堂之上又有一定能耐。
如此一来。
这一切就都说的通了。
“暂且先不管这些,回头下面人询问,就直接将功劳放在王爷身上,当务之急,还是部署接下来的宝钞之事。”
柳严明听到严嵩的话,也暂时将这个疑惑放下。
毕竟严嵩分析的合情合理。
而且今日姚广云在朝堂上的句句之言,都是以宝钞之事为核心。
宝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