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生疏。
蔡邕道:“琰儿,你去让下人准备一下,为志远接风洗尘。”
蔡琰应了一声急匆匆而去,临行前不舍的看了贾荣一眼。
“不知志远如何看待朝中的局势?”蔡邕品了一口酒说道。
贾荣知道这是重头戏来了,蔡邕始终是大汉重量级的人物,一言一都要为江山社稷考虑,虽然之前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蔡邕对于江山、百姓的认识,当社稷遭遇危机之时,蔡邕依旧会义无反顾的站起来,近四百年的大汉王朝,不是一两句言论就能改变的。
理了理思绪
,贾荣说道:“而今朝中方遭遇为难,若是文武百官齐心努力,不出数年,大汉必将恢复朗朗盛世。”
蔡邕微笑着点了点头,静静的等待着下文。
“可是朝堂之上却并非上下一心,有志之士遭遇贬斥,朝中仅有那些大世家一家之言,多听则明偏听则暗。”
贾荣话音未落,蔡邕出言打断道:“志远的意思是起用有才之士,就像你在北地郡金城郡那样?”
贾荣摇了摇头道:“庙堂之上关乎着举国上下的生死存亡,不像是一郡之地,若像金城北地那样招贤,必定会遭到世家的反扑,而垂危的大汉已经经不起大的折腾,如此一来,得不偿失,想必老师也看到了这一点;当前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启用被贬斥的党人,分化世家的权力。”
蔡邕收起了笑容,一脸凝重的盯着贾荣,喟然长叹道:“三百多年的大汉难道就要止于此吗?想要世家交权何其难也。”
贾荣劝阻道:“老师,小心传到世家耳中,落人话柄。”
“哈哈,我身无官职,就是世家又能耐我何?”蔡邕洒脱的语气中包含了一丝苦涩。
贾荣道:“老师,不日我会向圣上举荐老师。”
蔡邕嘴角微微动了一下,拒绝道:“志远切莫如此,老夫早已决定远离朝堂,安享天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