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苛役猛于税’!
这五个字,在众天子储君心头炸响。
有一点,需要格外提。
在很多普及明朝土地兼并的读物中,都会言明明中后期的士绅免税,实则这个说法是错的。
自大明一朝建立到灭亡,朝廷从来都没有颁布过对士绅免税的制度,士绅免得只是役,对税只有一定额度的优免,且这个优免额度随着一代又一代新君递增。
如嘉靖朝,京官一品优免役粮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以下递减,至九品优免役粮六石、人丁六丁;外官减半;举、监、生员优免粮二石、丁二人;致仕优免本品十分之七。
而等到万历朝,进一步提升了士绅优免额度,现任甲科京官一品免田一万亩,以下递减,八品免田两千七百亩;外官减半;致仕免本品十分之六;未仕进士优免田最高可达三千三百五十亩,未仕举人优免田一千二百亩;生员、监生八十亩。
草芥之民向士绅权贵献地,更多为的是依靠士绅权势,来避免受到徭役无穷无尽的摊派压迫。
至于朝廷税收的减少。
这个也很好理解。
这些士绅权贵在用完自己的优免额度之后,剩下的田地只要不在鱼鳞册上即可。
毕竟这个优免额度太低了,京官一品一万亩,也就是一百顷田地,而徐阶徐阁老当年名下可是有着两万多顷,零头都算不上。
明初造鱼鳞册时,全国在册的可耕土地约有八百余万顷。
而等到弘治十五年时,就算是加上这百余年间开辟的一些荒田,在册的田地反而是少了一半,只有四百余万顷。
在这片流淌着炎黄血液的大地上,官官相护、利益勾结是永恒的传统。
“兄长,那究竟要怎么做才能让百姓独立耕生,不再受豪强压迫,不再被权贵兼并。”
老朱眉头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