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他!
既然效果这么好,赵官家们,自然都是有样学样,每一代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小故事,塑造自己的形象。
而赵煦,比起他的父祖,有着一个他们所不能及的优势——他年纪小。
只要持续不断的对外输出类似的小故事,就可以让百姓士民们,在心中形成‘官家是我们看着长大的’的情感。
一个大家看着长大的孩子,是很容易得到人们的爱护与关心的。
而当一个皇帝是被大家看着长大的时候,效果就更好了。
可以这么说,只要赵煦不倒行逆施,搞得众叛亲离。
那么,那些看着他长大的人,很多人都会自发的给他的政策辩护。
这是人性。
最后,这样做,还能pua相关人等,测试一下对方的服从性。
赢麻了!
而当赵煦的玩笑话,传进了文彦博耳中,这老货也是一点不害臊,直接拿来就用。
甚至从此就不换马甲了。
有点子将这个事情,当成自己的荣誉的味道。
只能说,太师不愧是太师,大宋政坛的不倒翁。
单单是这份能屈能伸的政治智慧,就够那些年轻气盛的大臣学上几十年了。
赵煦笑过之后,就看起了文彦博的文章。
这一看,赵煦嘴角的笑容,就更是压抑不住了。
“太师啊太师……”
“想不到太师居然是这个样子的!”
文彦博的这篇文章,通篇站在了普罗大众【良善百姓】的立场上,论述着苛政、暴政,对于【良善】的危害。
他甚至,在悄悄的借鉴、使用蒲宗孟发明的【涓滴理论】。
举着一个个例子,说明某某是如何通过雇佣穷苦百姓,使这些百姓和其家人得到温饱,安居乐业,并使社会风气都得到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