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六百六十四章 锡庆院

第六百六十四章 锡庆院(4 / 8)

,主持太学,革除旧弊,使天下文风焕然一新!”

“于是,在太学之外,建武学,为国家选将,立律学,为国家养刑名之才,又建算学,以广术算之道!”

“但今之太学,奈何只读经义?”

“太学生不读兵书,何以出将入相?”

“不读律书,如何审案断案?”

“不学术算之道,何以知钱谷?”

“此朕之所不取,也非当年范文正公、欧阳文忠公之意,更非泰山、安定二先生之愿!”

赵煦图穷匕见,直接将范仲淹、欧阳修还有孙复、胡瑗的大旗竖起来。

陆佃等人,慌忙下拜,顿首道:“陛下德音教诲,臣等谨遵。”

赵煦所言的每一句话,都是站在政治正确高地上所说。

便是这太学中最稳固的老学究也挑不出错。

因为当年,范仲淹、欧阳修发动的古文复兴运动和庆历兴学运动的最终追求,就是要培养出一批新的士大夫。

让这些人来,改变大宋,中兴大宋。

这就是古文复兴运动和庆历兴学运动的目的。

而孙复、胡瑗先后入主太学,并将太学建设成大宋最高学府,则宣告着古文复兴运动的阶段性胜利。

要知道,在入京前,孙复和胡瑗都是什么人?

他们是南京应天书院的老师。

而南京应天书院,当时虽已是应天府府学。

但其跟脚,却是大中祥符年间,睢阳先生戚文同在富商曹诚资助下所创办的私学。

至景佑年间,应天书院才在晏殊的支持和推动下正式入编,成为应天府府学。

换而言之,孙复与胡瑗,先后入主太学,并将太学变成大宋最高学府的事情,就相当于在现代有个民办三本大学的校长,带着一帮支持者,来到帝都将一所初创的公立大学经营成超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