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里的落后产能,统统甩给地方上的接盘侠呢?
比如说,成都、江宁、扬州的织院、染院。
等这些产业甩卖的差不多,新的纺织革命,就会席卷大江南北。
到那时候,这些被甩卖织院、染院,为了求生存就不得不跟进朝廷的纺织技术进步。
而赵煦早早的就通过太皇太后圣节的机会,赐给命妇的那些纺车,就将担任母机的角色。
这些人只要不蠢就会去借一个回去,自己复刻。
如此一来,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在全国范围,扶持起一个新兴的利益集团。
等这些人起来了,他们就是天然的技术革命支持者。
同时,他们也将是赵煦最天然的支持群体。
因为,到那个时候,他们会发现,他们除了跟着赵煦一条道走到黑以外别无选择。
顺便,赵煦还能借着这个机会,借着民心都在自己这边的时候。
对各地监当官重拳出击。
一边暴金币,一边收拢人才。
何止双赢?三赢、四赢都不止!
……
门内的君臣谈话,门外的宰执们,自然是听得仔细的。
韩绛听着,眉毛微动。
他虽然不知道,官家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但他可太清楚,这位官家的真实心思了。
因为一开始,他也曾被唬住。
以为,大宋朝真的要出一位宽厚仁孝,爱民如子的圣主明君了。
而且,还是一位言行,完全符合旧党士大夫们要求的圣主明主!
然而,没过几天,韩绛就看出些问题了。
因为嘴巴上说漂亮话,谁都会说。
关键在于怎么做!
而官家是怎么做的?
虽然罢废了市易务,但反手就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