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坐在御车上,没有去看贾种民,只是问道:“贾卿,是在勘探轨道路线?”
“圣明无过陛下!”贾种民在车外答道。
“线路可已勘定?”
“奏知陛下,还未勘定,还需数日之功,方能确定一条入城的道路。”
“哦!”赵煦点点头,道:“此事,卿要和沈卿加强沟通。”
“技术上的事情,要以沈卿的态度为主,也要多多听取工匠们的意见,不可一意孤行,更不得因一己之好恶,就轻易决定。”
“相关进度,要奏报于朕前。”
早在去年十月,赵煦就让沈括开始研究轨道运输技术。
并联系了那几个在城外烧砖、烧瓷以及在城中经营着堆垛场的商贾,让这些人出钱,资助专一制造军器局在这方面的研究——谁叫这些家伙,有这方面的需求呢?
到今年年初,沈括就拿出了一条实验性质的木制运输轨道,并将之铺设在了城外的琼林苑。
作为琼林苑内部运输垃圾和土方的工具,试用了一段时间后,吸取了经验,改进了技术。
随后,开始将这种轨道,铺设在了汴河、蔡河的堆垛场内。
于是广受好评,也锻炼出了一支熟练的工匠队伍和维修队伍。
到得上个月,随着靖安坊的拆除工作进入尾声。
大量的建筑垃圾,需要运出城外。
同时,大量的建材,也需要从城外运进汴京。
于是,赵煦就让沈括带头,研究建设一条从靖安坊到城外砖窑、瓦厂以及其他作坊的运输轨道。
至于建设费用?
一半从汴京学府的项目收入中支出,一半从开封府拿。
当然了,因为是第一次建设长度达到数十里的木制运输轨道。
建设进度和落地后的效果,都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