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满足老臣们青史留名的心思。
光是这一点,就超越了历代官家——即使仁庙,对大臣也不过是‘赏赐不断、恩宠备至’而已。
但,他可没有这个心思,更没有这个耐心,帮着大臣在青史上留名。
所以,好多人只能靠碰瓷,自己主动刷名声了。
可这样一来,效果就差了许多,还有风险。
哪像现在这样,小官家自己主动的帮着大臣们刷名声。
……
第二天五更时分。
文彦博就准时乘着肩舆,在一队神卫军的将校的护卫下,从自己的避暑山庄出发,踏上回城的路。
文彦博年纪大了,自然难免困倦。
所以乘上肩舆后,他很快就在肩舆上躺着睡着了。
服侍着他的子弟,连忙给他盖上一件毯子,以免晨间的雾水,让他受凉。
等文彦博醒来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了景灵宫的殿垣。
此时,太阳也已经升起,晨雾正在散去。
汴京城的街道,开始繁华起来。
但,却很出奇的没有混乱。
相反,行人、牲畜、车辆,各行其道。
行人在左,车辆在中,牲畜在右,各自井然有序的行进着。
文彦博顿时奇了。
他记得他上个月出城前的汴京,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啊。
那时候,天街南北,喧哗不已。
行人、车辆、牲畜,互相争道,一言不合,常常打作一团。
可现在,却不是这样的。
行人、车辆、牲畜,各有各道,一副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
这就太稀奇了!
汴京人什么时候这么守规矩了?
很快,文彦博就发现了导致这一切的源头。
却见那汴河上的州桥之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