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是死也不肯草制的。
就算他们肯草制诏书到了门下省,门下省的给事中,就算死也要打回——此乱命也,不敢奉诏!
就算给事中是个不要脸的,为了讨好皇帝而放行。
御史台也会炸锅、死谏的。
更不要说朝野的汹汹物议了。
仅此一条,就足以让那些有资格的文臣士大夫们敬而远之。
谁愿意毁掉自己的前程?
卢秉肯去、愿意去,纯粹是因为他好武,想要建功立业,没有进三省两府的想法。
至于把向、高两人往死里得罪的选项,是正常人都不会选的。
一个外戚,可能还有人愿意冒险。
两宫的心头宝贝,谁敢真的往死里得罪?
就算不为自己想,也得给子孙考虑啊!
现在,卢秉走到一半,去不成了。
选谁去熙河,就成了天大的问题!
两宫倒是没想这么远但她们也麻了。
卢秉这一守孝,熙河路边帅再选,来来回回估计又得一两个月。
可熙河边帅空缺已经有大半年了啊!
自李宪卸任以来,熙河路就处于无帅的境地!
两宫自然知道,这是不行的。
必须尽快选出新的熙河边帅!
于是,太皇太后问道:“诸位爱卿,可有熙河帅臣人选?”
韩绛试探着道:“或许,可以启用泾原路赵卨……”
这恐怕是现在唯一的选择了。
因为赵卨六十多了,他估计也没有拜相的想法了。
两宫互相看了看,都点了点头,正要回答。
吕公著在这个时候持芴出列:“臣以为,河东吕惠卿,乃是恰当的人选!”
顿时,整个都堂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