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她从未见过沈括,甚至对沈括都不太了解,只知道这个大臣在永乐城大败的时候,被弹劾‘救援不力’,甚至被指责‘坐视永乐城陷’,因而被责贬、安置。
于是,她自然只能通过字来认识沈括。
沈括的这一笔好字,让他在向太后面前的印象分一下子就加了不少。
再看内容,向太后就暗暗点头。
沈括是专门做实事的,所以,他虽然当过翰林学士,但他的文字不会偏离太远。
而且,他罗列的事情,一条条都很清楚详细。
向太后粗粗看完,就已经知道,这个大臣是个任事能干有为的。
于是赞道:“大行皇帝,果是慧眼识人,这个大臣确是能吏!”
这是自然!
在现代,沈括虽然因《梦溪笔谈》的缘故,被许多推崇为大科学家,普罗大众下意识的会以为他是个天天宅着搞发明创造的。
但,其实沈括是个管理型的大臣。
他擅长于规划、统管、分工。
熙宁时,出任军器监,便主持了军器监的改革,上书建议设立专门的神臂弓局,专门制造神臂弓。
在其主持下,军器监的神臂弓产量大增!
军器监制造的军械,在数量和质量上,也都得到了巨大提升。
赵煦看着向太后,道:“母后也称赞了,想必这位大臣所言种种都有道理!”
“还请母后教儿!”
向太后早就准备好了,她当即就兴致勃勃的给赵煦上起课来。
虽然她其实不懂什么管理,更不要说兵器生产这种重技术和重资产的事情了。
所以,难免会出现错误和缪误。
赵煦却抓着这些地方,专门打破砂锅问到底。
这就让向太后稍微有些慌乱,没有办法她只好假作累了,对赵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