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老夫这一代后,就要终结了吗?”
他八个儿子里最出众的这个第六子,都是这个样子。
孙辈里,也没见到值得栽培的。
文彦博知道,他必须为长远考虑了。
“少主年幼……”他轻声说着,一双老眼中,种种算计不断闪过。
向家的转型,也在他心中闪动着。
或许,文家也可以尝试走一走这条路。
入仕为官,富贵是富贵,权力也有,但子孙没有能力,也只能干瞪眼。
晏殊当年为相,门生遍及天下,提拔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现在呢?
听说晏殊生前最喜欢的儿子晏几道,居然还是少主恩典才能到吏部待阙,才能有一个选人官阶做。
晏殊若知,不知将作何感想!
文家现在这个样子,看上去也跟晏家差不了多少了。
文彦博知道,他一死,恐怕一切都要灰飞烟灭。
所以啊,既然子孙无福,不如学向敏中。
看看向家现在?!
向宗回做了什么?他躺着就能得到一个堪比文臣转运使般的美官!
听说前些时日入宫谢恩,少主亲口口称:宗回国舅!
假以时日,怕不又是一个曹佾,生封郡王,拜为节度使!
想着这些,文彦博就想起了那日垂拱殿便殿上,少主和他说的话。
他慢慢躺下来。
他是个聪明人,素来都很识时务。
当年,仁庙时代温成张皇后受宠,张皇后的父亲曾经在文彦博府上当过门客。
张皇后一受宠,文彦博马上就和张皇后的父亲兄弟相称。
于是张皇后对仁庙说:文相公乃我伯父也。
靠着这层关系,他文彦博顺利入朝拜相。
在仁庙时代,文彦博为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