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站起来,轻轻搂住爱妾的肩膀,说道:“此番,到了常州,我们一家人就在常州城里种花种菜,闲时吟诗,兴起作乐,岂不快哉?!”
王朝云看着自己的夫君。
虽然,他已经四十二岁,但依旧和当年相遇时一样,充满了魅力。
此时,一直在船舱中教着孩子们读书的苏轼妻子王闰之听到动静也走了出来。
她看着远方河道上,出现的熟悉的常州景观,也开心起来:“郎君常州到了呀!”
“是啊!”苏轼回头微笑着:“我们到了,不必再漂泊了!”
船缓缓靠岸。
苏轼一家上下二十余口,都从船舱里走出来。
码头上,那些熟悉的身影,都已经出现。
领头的是苏轼当年的同科好友兼迷弟,常州人蒋之奇。
远远的,苏轼就听到了蒋之奇熟悉的吴语:“子瞻!子瞻!”
“恭喜啊!”
“前日天使来到常州,带来了起复子瞻的诏书!”
“天子圣恩,已起复子瞻朝奉郎,知登州,命子瞻入京赴阙!”
苏轼的嘴巴,顿时张的大大的。
起复?这就起复了?
朝奉郎?
苏轼贬谪黄州五年,但元丰官制改革,他是记得清清楚楚的。
朝奉郎是元丰寄禄官中朝官的第十五级,相当于过去文散官的左右司谏或者后行员外郎。
而在苏轼身后,他的妻子王闰之,爱妾王朝云脸上的笑容都已经凝固。
不是说好的,从此定居常州,养花种草,闲时吟诗,兴起作乐吗?
不是说好了,不再漂泊吗?
可,无论是王闰之还是王朝云,看到苏轼脸上在短暂之后泛起的亢奋和那重新振奋而来的精神时。
她们就知道。
男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