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皇太后看着被送到面前的王珪自劾、请郡帖子。
眼睛瞥了一眼赵煦,见到那个孩子,正一脸好奇与不解的模样。
太皇太后的神色,顿时就变了。
于是太皇太后,看也不看王珪的自劾、请郡文字。
就怕污了自己的眼睛,也怕自己一时心软。
她直接与左右吩咐:“将御史弹章,带回大内,吾与太后要仔细审阅,以免冤枉了国家宰相!”
说着,她就看着向太后。
向太后自然连忙起身,对太皇太后行礼:“此事,娘娘拿主意便好!”
向太后也闻到了些不同寻常的味道。
不过,王珪这个人,居然敢在都堂上说那种话?!
让向太后对其的印象,已经糟糕到了极点。
所以,无论太皇太后想要如何处置王珪,向太后都没有意见。
甚至恨不得,将王珪一贬到底!
太皇太后却是一定要拉着向太后一起处置这个事情,因为只有这样,将来皇帝长大了,才不会产生怀疑,才不会进一步的去调查,便道:“皇太后还是和老身一起商议处分吧!”
向太后只能无奈的道:“娘娘之命,新妇谨从!”
……
两宫带着赵煦,回到了福宁殿后。
太皇太后就差来粱惟简,命粱惟简与石得一,陪着赵煦在殿中读书。
这些日子,两宫对赵煦的学业,没有半点放松。
除了天子新丧的那两天,没有督促赵煦读书外。
其他时间,都在督促着赵煦功课。
她们似乎已经达成了默契,一个教,一个辅导,各取所需。
赵煦的表现,也让她们很满意。
聪明、懂事,而且理解能力超群!
常常能举一反三,有些时候甚至可以借用论语、孝经里的经义,来解读春秋之义。
这不仅仅让两宫大为震惊。
也让两